专业名及代码 (点击专业名查看考试科目) |
层次 | 真题资料 | 自考题库 | 视频课程 |
---|---|---|---|---|
B030203社会工作(原社会工作与管理) | 本科 | 点击查看 | 前往做题 | 前往听课 |
020105金融 | 专科 | 点击查看 | 前往做题 | 前往听课 |
960101新闻学 | 专科 | 点击查看 | 前往做题 | 前往听课 |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10.8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039.90万元。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60人。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项;建立了381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基地9个;与东莞市商贸促进会、冷链协会等行业协会共建有4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16个创新班。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1.32%。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54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共575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65项,其中省部级127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9部;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3项,其中省级重点、重大项目65项。主持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2项;2017年、2019年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积极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稳步推进“以体育文化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体育教学品牌。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我校学子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就业率持续提升,年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其中,2018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21位,2019年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9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日、韩及港澳台地区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语言培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夏令营、莞港学生双向交流、暑期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营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给学生搭建国际交流的多元化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优秀学生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9中国民办大学排名150强”华南地区民办大学五强(区域一流民办大学);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结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
学校将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方面的特色,即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模式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特色、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地域特色、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特色,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广东自考报名条件
凡在我市居住和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我省自学考试。港澳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外籍人士,也可参加我省自学考试。服刑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参加广东自学考试。自考专科和自考本科的报考条件一样。
二、广东自考报名须知
注意:首次参加广东省自学考试的新考生,须先办理“新生报名手续”见(一),然后才可进行“课程报考”见(二)。
老生已取得考籍号,可直接进行“课程报考”,见(二)。
(一)新生报名(新生报名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两个阶段)
1、预报名
新生通过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网址:https://www.eeagd.edu.cn/selfec/,下同),从【考生入口】通道进行预报名。
根据《关于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考委〔2018〕1号)规定,新生报名只能选择调整后的专业名称。
预报名时考生须录入个人信息并设置个人密码,预报名成功后将得到唯一的预报名号,预报名号仅当次有效。考生预报名成功后还须完成本人手机绑定方能进行正式报名。
2、正式报名
本次正式报名全部网上进行,考生须凭当次预报名号,在规定时间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小程序进行正式报名,正式报名成功后将获得唯一准考证号,所有考生务必牢记。考生身份验证过程中采集的证件照是考生在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中唯一存档照片,将用于包括毕业证照在内的所有自考业务办理,一旦上传不予变更。因面容特征变化等原因无法线上报名的,可通过当地自学考试办公室进行报名。
(二)课程报考(新、老生课程报考)
1、所有考生均须在报考前先注册“粤康码”,然后通过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https://www.eeagd.edu.cn/selfec/)从【考生报考】通道报考课程,并进行网上缴费。
2、考生报考时如未绑定联系手机,则须先完成本人手机绑定方可报考,需要修改已绑定手机的也可通过报考菜单栏的【手机绑定】功能进行解绑和重新绑定。
3、考生进入自学考试管理系统报考页面,须认真、完整阅读并同意报考须知的全部内容(含《广东省自学考试诚信报考承诺书》)后方能报考。
(三)注意事项
1、在开展建立自学考试诚信报考档案试点的地市(广州、深圳、清远,下同),考生违背《广东省自学考试诚信报考承诺书》,当期考试无正当理由缺考2门课程或以上,将被认定为无故缺考,并记入考生诚信报考档案;在省考办组织的下一期自学考试中,在建立诚信报考档案试点的地市只能报考不超过2门课程,非试点地市仍可自由报考。考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报考,诚信应考。
2、考生可根据各考区考位供给情况选择考区报考,每个考生每次考试只能报考一次,且只能选择一个考区参加考试,在保存或修改报考信息时须进行短信验证,以确认考生的报考操作,报考时确认的联系手机和通信地址将作为各级自考办当次考试联系考生的重要渠道,考生务必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因填写错误或填写他人手机号码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3、考生在确认报考信息前,须认真核对选择的考区和报考课程是否正确。考区和报考课程一经考生确认,不得增加、删减、更改,确认报考后所交报考费一旦网上缴纳,不予退还。
4、考生缴费后必须再次登录自学考试管理系统,检查交费状态是否为“已缴费”,以此确认是否报考成功,如遇问题应及时与各市自考办联系。
5、考生应避免在最后时间报考课程和缴费,以免因停电、网络堵塞等原因导致错过报考和缴费。
报考广东自考院校及专业的考生,务必仔细阅读以上报名须知,如有疑问可咨询本网指导老师。
@2024 广东自考生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